已经恢复了!仅仅暂停了9个小时。
美国邮政于当地时间2月4日发布通知称,即日起暂停接收来自中国邮政和香港邮政的入境包裹,直至另行通知。一时间,无数小伙伴开始手忙脚乱地调整邮寄计划!
当地时间2月5日,剧情反转。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美国邮政在官网公告称,5日起恢复接收来自中国邮政和香港邮政的国际入境包裹。
这一“朝令夕改”的决定,让不少卖家感慨:“如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颇符合川普的性格。”更有卖家愤愤道:“这玩我呢,我刚在越南开了间中转邮局准备接单呢!”
01
暂停和恢复不是重点,重点是交税
突如其来的转变,美国邮政局并未给出明确的解释。
这则简短的通知写道:自2025年2月5日起,邮政服务将继续接受来自中国和香港邮政的所有国际入境邮件和包裹。美国邮政署和海关及边境保护局正在密切合作,实施新的中国关税的高效收集机制,以确保对包惠递送的最小干扰。
有卖家对这一通知点评道:“暂停和恢复不是重点,重点在实施新的中国关税的高效收集机制,也就是要交税。”
到目前为止,关于“10%关税新增、取消800美金小包裹豁免”政策,暂时还没出现转机。当地时间2月1日,美国总统川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同时取消了美国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货物的“最低限度”关税豁免。
从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指南中,有几个信息值得注意:
关税税率:10%附加关税,适用于所有商品,且加征任何原有关税。对2025年2月4日星期二凌晨12:01或之后进口或提取用于消费的所有中国商品生效,除非这些商品在2025年2月1日东部时间12:01之前装上船只或以最终运输方式进入美国,并在3月7日之前进入美国。
原产国: 《联邦公报》通知中没有指定任何特殊原产地规则,表明将采用传统的“实质性转变测试”来确定产品是否为中国产品,以征收关税。
豁免:与仅适用于部分中国产品的第 301 条关税不同,新的 10% 关税推定适用于根据美国协调关税表所有条款归类的中国商品,但有以下有限豁免:
供残疾人使用的商品;
不适用于不涉及任何有价物品转移的邮政、电报、电话或其他个人通信;
某些用于减轻人类痛苦的捐赠物品、信息材料以及药品等。
“10%关税新增、取消800美金小包裹豁免”两个政策足以让卖家们叹气,物流成本的大幅上升是最为直观的影响。
02
卖家:低价内卷该退出了
此前,服装、3C等小额商品通过“小包直邮”进入美国市场时,可凭借“800美元以下免税”规则规避关税。这一漏洞让中国卖家得以用“低价+低申报”策略横扫美国电商平台。
然而新政策下,所有小额包裹均需缴纳10%-15%的关税,即便低申报也可能额外承担 5%-8% 的税金成本。
这导致部分卖家“成本结构直接被击穿”,
一位亚马逊FBM卖家算了一笔账:一单20美元的商品,税费7美元、物流服务费8美元、平台佣金3美元,成本已占售价90%,“卖一单亏一单,根本玩不下去”。
于FBA卖家则温和许多。
依托海运头程和海外仓,其申报价仅为采购价的20%(如采购价10元,海运申报价最多2元),即使叠加25%关税,单件成本仅增加0.4元,终端售价波动可控。
对靠“铺货+低价”生存的中小卖家而言,政策无异于灭顶之灾:一方面低价逻辑失效,原本薄利多销的9.9美元商品,税费和物流成本占比超50%,涨价则失去竞争力,不涨价则亏本;另一方面合规风险激增,美国海关严查低申报,一旦被罚,轻则利润归零,重则账号封禁。
眼下部分卖家已开始撤退,转向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但当地市场规模和消费力远不及美国,难以填补缺口。
对中国卖家而言,这是一次倒逼转型的机会,从“赚快钱”到“拼内功”。
眼下,政策多变,卖家们一定要多观望和研究,一些建议可供参考:
短期:重新核算成本,砍掉低利润SKU,聚焦高客单价产品;尝试与物流商谈判,争取关税分摊方案。
长期:布局海外仓或转向FBA,建立本土化供应链;深耕垂直品类,通过差异化设计提升溢价能力。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本质是对中国跨境电商的一次“精准打击”。大浪淘沙后,唯有资金实力雄厚、运营合规、品牌护城河坚固的卖家能够存活。
这场生死局中,行业将告别草莽时代,走向专业化与集约化的新阶段。
Advertisements